校園慈善日抽獎活動 (Photo by: Mag) |
位於鹿特丹的這所國際學校學生不過一百多人,是所規模不大的學校,舉凡校內所有活動例如:圖書借閱、校外教學、鬆餅日、聖誕節活動、國際美食節……全都需要家長支援,而這次的校園慈善日可說是代表中的代表,忍不住想說一說嘴。
往年慈善日募集到的善款大都捐贈給當地的一所兒童醫院,今年校方決定將募集的善款資助印度偏遠地區的一所貧窮學校,聽到後大為贊同,無論金額多寡,雪中送炭總比錦上添花有意義多了,畢竟這裡是以福利完善著稱的荷蘭。慈善日舉辦前一個月學校開始貼出公告,通知各家長可以開始捐贈家中的玩具、書本、CD、DVD、完好的家用品、珠寶等……謝絕衣物、鞋子,提供給慈善日當天做二手商品交易;想到這麼有意義的活動,開始清出被我家小子冷落的玩具(有些經討論後請他割愛)、書本和家用品等三、四大袋,真想把孩子過小的衣物也捐出去,真不懂校方在想甚麼,謝絕衣物?!
捐贈完物品就沒事了嗎?第二波工作在慈善日前兩週公佈於各教室門口,老師張貼一張食物購買清單希望家長踴躍認購,一打果汁、大瓶礦泉水、整袋15包洋芋片、大包糖果、一袋水果、手工餅乾、手工杯子蛋糕……,幾乎每個小朋友都需要認購一個品項,我看到一位擁有三個孩子就學的媽媽認購了三個不同年級的三樣食品。
選購二手玩具的小朋友們 (Photo by: Mag) |
校園慈善日當天陽光普照,一掃連續幾天的陰霾天氣,學校決議將慈善日活動搬到廣場上舉行,一大早所有自願幫忙的媽媽們忙著將分類好的書本、大孩子玩具、小孩子玩具、絨毛娃娃……紛紛擺放整齊到桌子上,等待著小客人的來臨。當活動時間開始,一群群小小人兒蜂擁而至,人手拿著一個錢包和一個大塑膠購物袋,每個小朋友探頭探腦的搜尋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書本或飾品或食物或遊戲,問過價錢,小腦袋瓜們低下頭仔細的打開錢包計算正確的金額換取喜歡的物品。最小的小朋友只有四歲多,不會算錢但是已經學習獨立買東西,獨自遊走於校園內而不會慌張。
滿手刺青的酷帥男孩 (Photo by: Mag) |
忙著選購糖果的小朋友 (Photo by: Mag) |
才一會兒工夫,捐贈物品銷售了一大半,每個小朋友的購物袋裝得滿滿的,有些才5-6歲的小孩早已懂得如何買賣東西,肚子餓了自己跑到點心區買點心和糖果,口渴了自己選擇購買喜歡的飲料喝,有些小孩玩得不亦樂乎,有些小孩茫然不知所措,不論如何這都是一種學習的歷程。
老師變身老闆,販售小魚的攤位 (Photo by: Mag) |
老師變身刺青師傅,幫小朋友紋身刺青 (Photo by: Mag) |
從慈善日活動,我目睹一件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每個人都很享受活動中創造出來的成果。孩子起先學習付出、幫助弱勢族群、培養同理心,活動中學會判斷、取捨、獨處、瞭解自己、運用金錢,會後為募集到的費用感到驕傲、有參與感;他們在一片喜樂聲中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無關學業成績,而是更重要的品德教育—正向人格的養成。
中午過後學校開放讓家長加入孩子的購買行列,畢竟高單價商品還是要問過父母的喔!